網站建置
菸酒、檳榔都不碰的一位國小老師,持續三年出現吞嚥困難,連水都吞不進去,平躺睡覺時感覺口中有未消化食物與酸臭的味道逆流而出,就醫檢查時發現食道腫得比脊椎和主動脈還粗,接受肌肉切開術治療後開始可以吃東西,醫師表示,絕大多數吞嚥困難的患者多是食道癌,提醒食不下嚥的人不要輕忽。
(劉怡伶報導)
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忠泰表示,這位患者現年四十歲,生活作息規律正常,菸酒檳榔不沾,身體健壯,但三年前開始出現吞嚥困難,無論是固體或液體的東西都吞不太下去。因為吃不好,體重在二個月內也下降了四公斤左右。
經過檢查發現,患者的食道極度擴大,比主動脈和脊椎還粗,所幸並無腫瘤,食道與胃部的連接處幾乎張不開,下食道括約肌無法放鬆,導致長期積存食物造成食道擴張嚴重,「食道弛緩不能」這類病例並不多,但是未來轉為食道癌的機率高,幸好及早處理。
吳醫師指出,患者經過轉診至胸腔外科接受胸腔鏡Heller氏肌肉切開術,術後復原狀況良好,除了輕微胃酸逆流的併發症狀外,可以開始吃任何想吃的東西了。
「食道弛緩不能」是一種少見的良性食道疾病,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約0.5人左右。此疾病導因於下食道括約肌無法舒張,以至於食道內的食物無法經由蠕動順利進入胃內,長久下來就造成了食道擴張的情形。常見的症狀包括了吞嚥困難、吞嚥疼痛、胸口疼痛、食物逆流、慢性咳嗽,嚴重者甚至會因為進食量不足而產生體重下降的症狀。臨床上經由胃腸鏡、鋇劑食道攝影、電腦斷層、食道壓力檢測可以獲得正確的診斷。在治療方面,傳統藥物治療包括鈣離子阻斷劑等等,放鬆下食道括約肌的效果有限,症狀改善亦不佳。一般而言,還是會建議患者接受外科手術治療,進行下食道括約肌切開術,長期效果改善最為明顯。其他治療方式包括了以胃腸內視鏡進行食道擴張術,或者注射肉毒桿菌毒素,都有短期改善症狀的效果。
吞嚥困難其實是一個紅色警訊症狀,代表著背後可能潛藏著嚴重的疾病,甚至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。上述案例中,經過了三年才來就醫其實是很危險的做法,若最終診斷為食道癌,會因此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期。
消化系統的警訊症狀包括了吞嚥困難,吞嚥疼痛,持續噁心、嘔吐、腹痛,食慾不振,早期飽足感,黃疸,腹部觸摸到腫塊,不明原因體重減輕,貧血,瀝青樣黑便,鮮血便等等。除此之外,年紀大,吸菸、喝酒、嚼檳榔,個人或家族有癌症病史者,更屬於高危險群。若出現了上述的警訊症狀,且症狀持續未改善,務必要尋求醫療協助,以免錯失治療的時機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連水都吞不下-食道肌肉切開改善症狀-082111601.htmllouis vuitton belts
gucci purse
留言列表